深圳科技网  >  探索 > 正文

宋清辉:呆萝卜经营模式不符合快节奏潮流 改变经营模式才是出路

呆萝卜线下门店仍未营业。

总部工作人员组织供货商、消费者作登记

呆萝卜线下门店贴上“暂停运营”通知。

呆萝卜危机爆发后创始人首度发声

11月25日,呆萝卜再次发表声明,这一次,是以公司的创始人兼CEO李阳的身份发声。李阳称“自己负有最大责任”,“没有破产清算”的考虑,并回应了7亿多人民币的融资全部到账,因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才导致今天的局面。

昨天上午,江淮晨报记者再次来到呆萝卜总部,这里正在逐步恢复办公秩序,但线下门店并未恢复营业,消费者、供货商的欠款也未到账。对于李阳的此次声明,也有经济专家表示,呆萝卜的经营模式并非他说的那么好,而这可能是引发此次危机的因素之一。

再探访总部已恢复办公

11月25日上午9时,江淮晨报记者再次来到位于宿松路汇美广场的呆萝卜合肥总部。周末设置在一楼的登记处已经搬上了19楼,而据透露,20楼,呆萝卜的高层正在紧锣密鼓地开会。与该公司25日凌晨在微信公众号及APP上发布的官方公告一致的是,这里已经逐渐恢复办公。门外仍然有陆续前来登记的消费者、供应商以及门店合伙人。一位消费者自称已经70多岁,其在呆萝卜充了钱,却突然得到呆萝卜经营不善的消息,被家人埋怨,来登记时情绪较为激动。

据内部员工透露,目前公司还欠一个月工资没有发放,之前该公司创始人李阳就曾通过内部网,向员工发布了一条消息,称由于经营不善导致资金紧张,请员工保管好公司物资,尽最大努力完成资产变现,给大家发放薪资。

记者又来到呆萝卜合肥的几家线下门店,发现仍旧大门紧锁,贴着暂停营业的通知。在西藏路的中铁名邸门店,还贴有一张“扫一扫”加好友的二维码,称可以退回余额。但据了解,这也只是帮助消费者把已消费但未取货的货款退回到呆萝卜的账户余额,并非消费者本人账户。

截至昨天下午,记者注意到,呆萝卜的APP仍然无商品供应。

创始人回应

两轮融资全到账,“烧钱”速度太猛

11月25日上午,呆萝卜官方给出一封创始人兼CEO李阳的回应文章,称“目前公司产生的问题,他负有最大的责任”,目前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寻找解决方案,早日恢复正常运营。他提到,“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有把‘破产清算’列入考量范围。”

关于外界对呆萝卜融资的质疑,李阳在回应中称,“从去年8月到目前为止,呆萝卜一共收获了7亿多人民币等值美金的融资,这些资金全部真实到账,且都投入到公司的发展使用,不存在‘虚假’或者‘未到’的问题。只能说,我们对增长的预期与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鲜的‘烧钱’速度,以至于造成了消耗过快,这是我们‘用错’的地方。”

就呆萝卜未来的发展,是否会进行瘦身或放弃一些城市。李阳表示,用户和供应商反馈证明了呆萝卜模式的可行性,改革将从管理、业务端上进行,要在提升组织管理能力的同时删减一些“失血”业务线,让整体运营回到正轨。根据这份回应,李阳坦言过去“步子迈得太大”,之后会更关注“单店增长”,而不是“整体GMV增长”,“瘦身”会更倾向于比如:门店大小、业务线、品类等,但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城市。

业内人士扩张速度太快,员工曾有上万人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2017年以前,呆萝卜在合肥一直默默无闻。自获得首轮融资之后,便开始疯狂扩张。高层更是作出了从100家门店扩张到10000家门店的决策。从如今公开信息来看,呆萝卜已在19个城市拥有了1000多家门店。一年多时间,十倍的扩张速度,着实让同行和消费者感到震惊。

据该人士透露,由于资本的推动,呆萝卜从2018年开始向全国大面积扩张,招募的研发团队均比照一线城市薪资待遇,最高潮时期,公司一共有一万多名员工。而经历过此轮危机,到底还会剩下多少人,没有人知道。

专家观点 改变经营模式才是出路

呆萝卜的创始人兼CEO李阳在昨天的声明中表示,呆萝卜的模式是可行的,要压缩、删减一些“失血”业务线,让整体运营回到正轨。那么呆萝卜的经营模式究竟是否可行?导致其发生危机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接下来的呆萝卜应该怎么做才能够重新站起来呢?对于这一份来自CEO的回答,经济专家们又是怎么看的呢?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表示,据公开消息,目前呆萝卜完成两轮融资,分别是2018年8月获得1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和2019年6月完成的由高瓴资本、晨兴资本领投的1亿美元A轮系列融资。“现如今的问题,据其根源在于呆萝卜经营不善,或存在不把资本的钱当自己的钱,大手大脚胡乱花钱的现象。”

在获得两轮融资后,疯狂扩张显然不符合企业发展规律,应该循序渐进,稳扎稳打,逐步扩张。对此,安徽大学商学院教授刘晓云分析,“呆萝卜创新的‘网上下单、门店自提’方式,以及‘平台+合伙人’的模式,一方面让它快速壮大,但另一方面也成为它发展的掣肘。”刘晓云分析。“自提模式”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是同行的生鲜电商,还有传统的菜市场、社区生鲜店和传统超市企业的第三方到家平台等;其次,其覆盖范围基本在1公里左右,必然要放弃部分较远消费者。加上如今“买菜”的渠道很多,可替代性很强。

对于经营模式,宋清辉则认为,“线上订线下取,今日订明日取”的经营模式,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快节奏潮流。这种模式是引发此次危机的因素之一,不仅不会助力呆萝卜走出困境,还可能会把其拖入深渊。“呆萝卜的运营模式存在致命的问题,改变其运营模式可能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培养电商人才,不应急于扩张逐利

作为安徽“土生土长”的电商企业,呆萝卜的一路发展都在媒体的聚光灯之下。

当资本寒冬来临,越来越多的创业企业陷入困境,本土电商如何解困?经济专家们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几年合肥的人才外流倾向严重,这就导致了在安徽创业的人才、创业的项目在减少,这一点在电商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刘晓云认为,尤其是随着外地给予的创业政策、激励政策越来越好,很多在安徽起家的企业甚至会选择到外地“落户生根”。要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要加强电商人才的培养,另外,政策也要更重视“智力”的价值,当本土企业遇到难题时应该主动对接。

宋清辉则建议,生鲜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早已经不是一块肥肉,中小企业生存状况令人堪忧。呆萝卜这样的刚刚起步的互联网企业,要想在生鲜市场站稳脚跟,不应急于扩张逐利,应该多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未来发展方向。江淮晨报星级记者 张梦怡。原标题:呆萝卜危机爆发后创始人首度发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