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40%,随着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认知度的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能效问题受到了愈发广泛的关注。想要切实提升车辆的能效表现,除了三电系统本身的持续优化以外,车身材料的轻量化革新同样是关键所在。
5月11日,魏桥新能源商用车战略、品牌发布大会暨雷驰·信V70量产交付仪式在临沂成功举行,让我们看到了作为铝合金领域龙头的魏桥创业集团在车用铝合金应用方面的丰硕成果。
全铝车身是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最优解
百年汽车发展历程中,车企对于轻量化方面的探索可以说是从未停止,尤其是新能源电动化时代,三电系统的较大自重让车身轻量化需求变得尤为迫切。因为在三电系统不变的情况下,只有最大化的降低车身自重,才能够有效提升能效比带来更优续航表现。因此,以往属于高端豪华品牌车型专属的铝合金车身材料,以其出色的强度以及轻量化表现受到了越来越多车企的关注。
尤其是在今年的北京车展期间这种趋势尤为明显,我们能够看到越来越多价格更为亲民的新能源车型开始采用一体化压铸、全铝车身等技术来提升车身轻量化表现。而铝合金车身这高端材料之所以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其背后与以国内魏桥为代表的铝合金巨头们在车用铝合金材料方面的发力密不可分。
2023第八届国际(三亚)铝产业链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上,魏桥创业集团一举推出6款具有革命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铝合金新材料。魏桥自主创新的WQAL汽车用高强韧铝合金,具备更可靠的服役特性,相比其他汽车铝合金,强度性能提升20%,不仅可用做乘用车承力结构材料,实现汽车轻量化减重;更重要的是其出色的强度以及抗疲劳性表现也达到了商用车的要求,可以作为商用车的车身材料,实现商用车自重的大幅降低带来更大的运载能力。以此次发布的雷驰·信V70车型为例,作为首款全铝车身的VAN类车型,相对传统车身,整车减重15%,续航提升10%,纯电续航270km,相比于同级产品优势不言而喻。
魏桥求实创新 推动中国铝合金车身发展更进一步
很多人可能疑惑,既然铝合金材料有着如此巨大的优势,为何诸多国际领先的商用车企业一直没有采用铝合金车身的材料方案呢?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燃油车时代,商用车行业整体对于车身轻量化的需求并不迫切,当下商用车行业的新能源化的趋势越发明显,电池包带来的巨大自重让商用车行业轻量化需求开始迫切起来。其次,之前铝合金材料在强度、抗疲劳性、以及成本等方面很难满足商用车的要求,因此全铝车身的商用车一直没有出现。
从2015年开始,基于对于未来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精准洞察,魏桥以汽车用铝新材料研发应用为新的起点,加大研发投入;2019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的日益蓬勃,魏桥创业集团建设了轻量化基地;2023年铝基轻量化技术全面应用到“三电”总成核心部件上。在此过程中,魏桥新能源商用车以汽车轻量化技术为突破点,充分发挥自身在铝合金领域的积累优势,全产业链同步推进并逐步打通从材料到零部件再到整车的生产、回收环节,成为全球唯一同时具备“铝全产业链、铝全零部件、铝整车制造&回收再利用”全产业链的企业集团。
随着越来越多车企开始聚焦车身轻量化表现,魏桥车用铝合金领域的优势正在一步步展现出来。魏桥新能源商用车也积极将自身优势充分赋能给车企,目前国内一些品牌的VAN类车型,铝合金车身材料的相关知识产权也正是源于魏桥,同样这些合作也为魏桥创业集团在汽车产业布局方面提供了充分的市场检验,同时也为魏桥造车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共铝、共平台推动新能源商用车低碳轻量化新时代
随着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日趋成熟,中国汽车出海几乎成为必然模式,西方国家对于低碳的发展要求将是对于中国汽车走向全球化的另一大考验。对此,魏桥新能源商用车提出了新能源、轻量化、铝回收闭环的系统解决方案,将冶炼和交通运输这两个传统“高碳”变成新兴的“低碳”的解决之道。
2021年,魏桥创新性的提出“重新编写铝合金DNA编码;重新定义铝合金能源使命;重新构建铝合金绿色银行”构想,真正让铝合金行业实现低碳甚至零碳化发展。随着时间的发展,如今魏桥新能源商用车已经逐步搭建出了“从铝矿到氧化铝、电解铝、铝合金材料、部件总成、全铝车身、整车制造,再到保级回收利用”绿色循环全产业链。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这也是全球铝行业唯一的绿色循环全产业链,对于中国商用车行业而言无疑起到了补链强链的作用。
同时,为了进一步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魏桥新能源商用车提出“共铝”、“共平台”的发展理念。魏桥尝试将汽车用铝技术、滑板底盘、智慧平台共享给汽车行业,让更多的新能源整车企业产业链同行与魏桥一起,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同时也为国家低碳循环经济和人类可持续发展助力。
总结:
双碳战略下我国宏观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期,不少企业都在面临转型挑战,魏桥创业集团依托自身在铝合金领域的优势,稳步推动车用铝合金材料创新应用及进步,助力中国汽车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强化。此举除了为汽车行业带来颠覆性的轻量化和低碳体验外,也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低碳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全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