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网  >  新闻 > 正文

獐子岛扇贝“大规模死亡”,岛民干笑几声:你相信它们死了吗?

有船员说扇贝是得病死的,近几年一到这个时期就死。但红星新闻追问是什么病时,这位船员又表示没结果,专家也不知道。“扇贝大规模死亡”的说法并不能让靠海为生的岛民们信服。每当红星新闻询问“扇贝为何死”的话题,大多数岛民都干笑几声。“你相信扇贝死了吗?”有岛民反问。

如果是5年前,小李还会很自豪地对外说自己是獐子岛人。但近几年“獐子岛扇贝”沦为笑柄,岛上没有更多营生来源,很多岛民在计划尽快逃离这是非之地。

11月14日,红星新闻登陆獐子岛实地探访了解到,尽管獐子岛发公告称,扇贝近期出现大比例死亡,但多数岛民向红星新闻透露他们对此存疑。

另一方面,岛民们由于“无权”在獐子岛集团确权的海域下采捕,早就尝试转行,也有人选择离岛另谋出路。

【1】

扇贝壳成堆

岛民称并非全为近期死亡

13日,獐子岛回复深交所关注函称,尚未能获知导致本次虾夷扇贝大规模自然死亡的具体原因。更严重的是,獐子岛认为,部分海域虾夷扇贝死亡情况可能还将持续。

红星新闻也来到獐子岛集团的贝类资源养护事业部打探“扇贝死亡之谜”,工作人员以“不能接受采访”为由拒绝回答问题。

为了证实扇贝情况,红星新闻前去集团拉贝船停靠的码头附近打听,但多数船员闭口不谈,匆匆离去。“哪儿还有扇贝,都死光了,不知道原因。”

有船员说扇贝是得病死的,近几年一到这个时期就死。但红星新闻追问是什么病时,这位船员又表示没结果,专家也不知道。

在另一处码头,红星新闻看到有人打捞扇贝壳,询问得知都是死掉扇贝的壳,2天大概有6千斤。但红星新闻发现,这些扇贝壳有些发白有些发黑。据岛民解释,这并不全是近期死亡的扇贝壳,期间夹杂很多死了很久的壳。也就是说,所谓打捞出来堆在那边的“死扇贝”,并非全部是近期刚刚死亡。

“扇贝大规模死亡”的说法并不能让靠海为生的岛民们信服。每当红星新闻询问“扇贝为何死”的话题,大多数岛民都干笑几声。“你相信扇贝死了吗?”有岛民反问。

【2】

扇贝死因受质疑:

日本虾夷扇贝耐寒耐活,放冰水5天都不会死

獐子岛曾是岛民心中的骄傲。这个地处黄海与渤海交汇海域的小岛,是世界公认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纬度,这里有特殊的大陆架结构,处于辽南沿海与近海交汇处。

“阳光好的时候,海水深可见底。”在岛上开出租车的大芬向红星新闻介绍了獐子岛的海域优势,“海底银行,说的就是獐子岛。”说起獐子岛海产的品质,大芬表示附近海域除了海洋岛,几乎没有其他能和獐子岛媲美。

公开资料显示,獐子岛海域具有独特而神秘的生态环境,该海域平均水深达35米,属深水岛类型;平均水温11 ,常年寒冷,流速0.75m/s,海流湍急,0污染,盐度31‰,是仅有的国家级海珍原种场,该区域的海洋产品都有着世界公认最好的口味和营养价值。再加上距黄海冷水圈较近,海水交换能力和自净能力强,又远离大陆和主航道,污染度低。

但这样一个极致海域,却接连爆发“扇贝大规模死亡”的消息。“死是很正常的,养海产这事七分看天,有死的太正常不过。”岛民老王继续强调,“但它(獐子岛集团)说的大规模死亡不可能。”

老王表示,獐子岛养殖的是日本虾夷扇贝,当地水温比獐子岛冷很多。这种贝耐寒也耐活,放到冰水里5天都不会死。对于之前“冷水团导致扇贝绝收”,当地岛民根本不信。

也有一种说法称,獐子岛集团用的拖网会破坏海底植被,扇贝的生态链得不到保障,从而导致扇贝死亡。但老王和其他几位岛民并不这么认为,“破坏植被虽然有可能,但几十年来獐子岛包括海洋岛都是这样收扇贝的,可你看海洋岛有这些事吗?”

岛民们也不相信扇贝是受污染而亡,“如果真是因病,水产研究所和养殖专家都能查出来。海洋岛的虾夷扇贝肯定也会受牵连。”但现状是,似乎只有獐子岛的扇贝“多灾多难”。

按照岛民的说法,扇贝“死亡”一方面是正常死亡,加之投苗的质量不高;另一方面则与被岛民们深恶痛绝的“造假虚报”有关。

今年7月,经证监会调查认定,獐子岛公司近年的业绩涉嫌财务造假,2016和2017年度虚增利润数亿元之多。早在2016年,就有2000名岛民实名举报2014年的“冷水团造成收获期的虾夷扇贝绝收事件”原因是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并非自然灾害。

【3】

獐子岛曾在休渔期采捕野生海参

不少岛民准备打折卖房

靠海为生的岛民可选择的职业本就不多。在獐子岛,居民们的可选范围主要有3种:去獐子岛公司打工,一个月2千到4千不等;做个体户,开门市店;做渔民,个体单干打渔。

单干打渔这条路也不好走。6年前老王就做起了海钓,据他介绍,现在有五六百岛民靠这个营生,一年收入在4万之下,十分微薄。

打渔也是个看天吃饭的职业,且时间并不固定。11月的大连已寒风刺骨,但这是休渔期之后、元旦之前收获颇丰的时机。外出海钓的岛民只能抓紧这一两个月的时间进行采捕。

而与周边其他岛不同的情况是,獐子岛附近的多数海域均被公司“确权”。据岛民反映,獐子岛对300万亩海域10年来实行着整体管控,不许岛上居民在其海域上作业,他们只能去更远的海域进行采捕。

此前獐子岛集团曾发布《确权海域拉管钩钓生产管理规定》,明确禁止外来船只进入“确权海域”。

也有些岛民索性放弃了出海打渔,在岛上开店卖海参。据红星新闻走访了解,獐子岛镇上只有10余家海参店,几乎全为近两年新开。原因是,集团公司“终于”愿意出售这些海产给本地岛民。

岛民小李透露,此前集团公司的海产会加工外销,但近些年獐子岛公司连年亏损,为了节约加工成本,也为了能尽快使海产“变现”,集团才破例卖给岛民。

但獐子岛的海参资源也在“告急”。有海参店老板反映,收上来的海参个头均不大。岛民的反馈是:海参一般的生长时间为3年,现在不等其长大就都被收割卖钱了。

今年10月,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獐子岛在伏季休渔期开展野生海参采捕,或已涉嫌违规。此次在8月伏季采捕海参的数量高达数万斤。獐子岛的海参资源也在逐步透支。

“这里已经不能生存了。”作为獐子岛土生土长的岛民,老王已经着手想把自己开的渔家乐卖掉,迁到别岛上。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岛民向红星新闻透露,正在找寻买家,打折卖房。

小李是目前还坚守在獐子岛生活的为数不多的年轻人。他说,獐子岛从2012年的1万多岛民,到现在户口在册的只剩4千余人,“老弱病残穷”,他这样形容还留在岛上的居民状态。

他不知道自己将会在什么时候离开,“也许下一次再看新闻,你们看到的不光是扇贝没了,可能海参也没了,人也走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