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网  >  新闻 > 正文

情满人间 暖阳中的夕阳红,酒泉市社会福利院一天的生活

酒泉市社会福利院成立于1959年,主要面向酒泉周边4个乡镇和21个社区接收五保户。目前共收养农村特困户、城市特困人员共53人。其中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仅仅19岁。

11月7日,立冬的前一天,温暖的阳光包裹着冰冷的空气,倒也显得没那么寒气逼人了。记者来到了酒泉市社会福利院,看看这里的老人们如何过冬。

早上10时许,恰逢福利院正在给老人们量尺寸赶做新的冬衣,老人们一大早就都开心地围坐在大厅里,护理老师们一个一个地细心记录每位老人的数据,“除了马甲和内衣,剩下棉衣、棉裤、棉鞋和外套裤子的尺寸都要量清楚,老人才能穿得舒服。”护理人员周方圆说。看到老人们在室内都穿得相对单薄,不免心生疑虑。“因为老人身体较弱我们又是自己烧煤,温度会更高些,而且福利院的供暖时间长达半年,像今年我们是从10月17日开始供暖,会延续到4月中旬。”院长罗英明的话打消了记者的困惑。量完尺寸的老人似乎都迫不及待地走出大厅,记者也跟随老人的脚步前往他们刚才一直嘟囔的“花儿房子”。

原来老人们口中的“花儿房子”就是位于休息区旁边的一个占地783平方米的阳光生态园,园内栽植了芭蕉、莲雾、米兰、棕榈等热带亚热带常青植物百余种,就像是一所四季如春的植物园。园内不仅有供老人们跳五行健康操的空地,还有可以坐下来打牌下棋的竹编桌椅,在这里,老人们就像在自家院子休闲一样都找到了自己的舒适一隅。

63岁的闫作林本身就喜欢养花,自从去年生态园建成,修剪这儿的花草成了他闲暇时间最爱干的事情。其实福利院除了照顾老人们的衣食起居,更希望他们能在生活中实现一种人生价值。

37岁的孙龙已经在福利院度过12个年头了,因为先天畸形软骨病,所以看起来异于常人的他之前就没什么朋友,但对生活乐观积极的孙龙还自学写字和使用互联网,现在还扮演着福利院院务管理小组组长的角色。每天要负责记录捐赠活动,统计大家意见,制定食谱以及每天蔬菜出入库的管理。当被问到做这么多事情会不会累,孙龙笑着回答:“没事儿做才感觉累呢,是福利院让我也有了存在的意义。”

伴随着厨房飘出的阵阵肉香,午饭时间到了,老人们陆陆续续地来到食堂坐好。“今天咱们吃排骨!”刘玉梅一边转着给老人们盛饭菜,一边给大家介绍着,一些聋哑老人还时不时向刘玉梅竖起了大拇指表达赞美和感谢。刘玉梅和丈夫赵金在福利院做饭3年多了,工作时间长事情多,还得变着花样给老人们换口味,人难免疲惫,但每到吃饭时间又都会调整到最佳状态面对老人。

像刘玉梅和赵金,福利院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这样,用爱心和耐心日复一日地服务这些“亲人”。

“由于年轻时长时间独自生活,老人们大多会有包容性差、自我调节性弱等特点。”副院长张玉霞说,“其实每个工作人员每天都是在家长和儿女这样的角色中来回切换。”

高有荣老人今年已经84岁高龄了,在问及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时,老人家眼泛泪光充满感恩地说:“以前我们是没人管的社会最底层人员,但这十几年在福利院里,有人照顾有人说话,各方面条件也越来越好了。我从心里感谢党和国家,现在的生活衣食无忧,老百姓的幸福生活不就是这样嘛!”

下午2时许,休息好的老人们也都陆陆续续起来活动了。为了丰富老人们的文化生活,让他们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福利院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趣味游戏。读书、养生讲座、学舞蹈、做手工、夹弹珠、滚铁环、丢手绢等种类繁多的活动填补了老人们的精神世界,按摩理疗室、健身器材等活动区域又随时辅助老人们强身健体。

记者离开福利院的时候,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余晖好似薄纱轻轻地盖满了整个福利院。老人们有的散步,有的聊天,有的参加活动,有的只是闲坐在室内,各自“忙碌”着……

冬季虽然寒冷,但因为有福利院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持续关注,这儿的老人一定能够安稳过冬。(见习记者 易雅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