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致贺信。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说,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以“直面全球化与自由贸易的未来”为主题,体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国家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关注。希望与会嘉宾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解决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贡献智慧,共同推动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
就在同一天,欧盟迎来“花甲之年”,27个成员国领袖齐聚罗马,独缺英国首相特雷莎·梅,4天之后,英国正式启动脱欧。正面临英国脱欧、难民危机等挑战的欧盟无疑是当今全球化面临问题的缩影。
在当前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之时,习近平主席已多次表达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看法。就在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指出,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在全球化呼唤新理念新动力之时,究竟该如何引导好全球化的走向?中国又能为此贡献哪些智慧?
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期间,“全球化”是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而“一带一路”则被广泛认同为行之有效的中国版的全球化设想。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表示,“一带一路”是中国版全球化的一个设想,如果各国的目标都能够在“一带一路”大的盘子里面加以推进,走向命运共同体是可以预期的。
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关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宣言》对外发布,提出世界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改革全球治理体系,并为此发出6项倡议。
习近平主席为经济全球化贡献中国智慧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我们要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
面对种种逆全球化的挑战,中国作为亚洲地区最大的经济体,通过G20、APEC、10+1、10+3、中日韩三边合作等多种合作机制,积极地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通过提出中国方案,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动力源作用,支持和推动完善全球治理结构,使全球化成为普惠和包容的全球化。
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协调合作是必然选择。我们要在世界经济共振中实现联动发展。”对于经济全球化,习近平主席曾在多个国际场合做过重要论述。
而身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分别于2013年和2015年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均涉及经济全球化问题。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应该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坚持同舟共济,推动亚洲和世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将积极推动亚洲和世界范围的地区合作。中国将加快同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积极探讨搭建地区性融资平台,促进区域内经济融合,提高地区竞争力。中国将积极参与亚洲区域合作进程,坚持推进同亚洲之外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区域次区域合作。中国将继续倡导并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强同各国的双向投资,打造合作新亮点。中国将坚定支持亚洲地区对其他地区的开放合作,更好促进本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共同发展。
正是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
2015年,习近平主席再次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并发表题为《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亚洲是世界的亚洲。亚洲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必须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习近平主席强调,“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他指出,“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全球化中只有赢家没有输家”
“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契合中国、沿线国家和本地区发展需要,符合有关各方共同利益,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
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博鳌亚洲论坛2017年年会主旨演讲中指出,亚洲国家几十年来快速发展的历程,就是不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亚洲国家坚持拥抱而非排斥经济全球化,始终是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既收获了经济全球化的累累硕果,也为经济全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亚洲国家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创造了“亚洲奇迹”;推动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亚洲机遇”;走出一条亚洲特色的现代化道路,积累了“亚洲经验”。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曾培炎说,亚洲一直是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受益者和建设者。期待包括RCEP、“一带一路”、亚太自由贸易区等倡议构想能够早日实现并发挥作用。
如今,亚洲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也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参与者和巨大的受益者。二战后,亚洲国家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确立贸易立国战略和经济发展赶超战略,才实现今天的繁荣发展。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出现逆全球化倾向,经济全球化面临转折的重要关口,亚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加快谈判,亚太自贸区建设积极推动。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亚洲已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50%。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姚枝仲在今年博鳌论坛上公开表示,“过去,阻碍全球化进展的主力是新兴经济体,推动全球化进展的主力是发达经济体。如今二者位置对换了,发达经济体成为阻碍全球化进展的主力,新兴经济体成为融入全球化、推动全球化的主流。”
当然,亚洲并非全球化的唯一“赢家”。
“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只有赢家没有输家,实际上大家都是全球化受益者,只是受益程度不同。现在很多人把注意力放在全球化的消极面上,想逆全球化、去全球化,我认为全球化是不可能被阻止的。”新加坡荣誉国务咨政吴作栋表示,所谓“输家”只不过受益慢一点,相对来说有一些滞后。
亚投行行长金立群也持相同的观点。“全球化不会有输家,尽管各国受益的程度不同。全球化当中要想受益,就必须做出一些调整,必须做出改革,必须进行改进,国内的政策必须跟上。中国实际上已经做好准备了,我们愿意接受更大的挑战。”金立群说。
“到底什么推动了亚洲的联通性?就是一个共同的愿景,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亚投行的57个创始国,13个新的加入成员国,今年还有15个国家会加入,算一起就是85到90个之间的成员国了,所以我们大家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来促进联通性,提高基础设施建设,铺起一条道路来共享成果。”金立群说。
但正如《博鳌亚洲论坛关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宣言》所言,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总统埃里表示,经济全球化促生了相互联通和互相依存的大市场。面对全球化的风险,固步自封、民族主义或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不足取,应该思考如何通过合作迎接挑战,让自由贸易推动具有包容性的全球经济增长。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表示,当今世界面临多重风险,各国更加需要合作和开放。更加包容的全球化需要将重点放在多边。中国是联合国坚定支持者,也参与到联合国维和行动当中。中国倡导的多边合作机制是解决当今世界很多问题所需要的。
“从开幕式演讲来看,领导人普遍认为2017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但从开幕式和分论坛的演讲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2017年面临很多挑战。”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说。
在充分吸纳会议成果和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本届年会以博鳌亚洲论坛和238家会员的名义,发表了《博鳌亚洲论坛关于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宣言》,提出6点倡议,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均衡的方向发展。
“一带一路”开创全球化3.0时代
在本届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一带一路”与“全球化”一样,是绕不开的话题。无论是政商要员,还是媒体领袖,都认为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更多的区域合作和繁荣值得期待。
2016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
巴基斯坦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巴两国关系发展的新动力。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巴经济走廊更是被视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一带一路”主要是通过加强互联互通,来促进各国人民走得更近。“不管公路网络、铁路网络、航运还是数字领域,一旦各国人民得到连接,就会创造出一种相互依存,从而产生更深的友谊。”
来自巴基斯坦央行数据显示,2015至2016财年,中国对巴基斯坦的直接投资总额达5.94亿美元。“如果巴基斯坦人看到这些项目真正改善了他们的生活,他们一定会更为热情地拥抱‘一带一路’。”肖卡特·阿齐兹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一带一路’是中国版全球化的一个设想,如果各国的目标都能够在‘一带一路’大的盘子里面加以推进,走向命运共同体是可以预期的。”周文重说。
“全球化的短板,是缺少有效的、全球性的政策沟通,也缺少有效的、全球性的公共产品。我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战略为解决全球化下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周文重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一带一路’是中国单边发起的,但是很多国家参与其中,其中必有奥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在博鳌亚洲论坛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提问时表示,过去说怎么样发展经济,会说投资自由化基本上可以解决问题;而“一带一路”战略增加了新的内容,可以靠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所以说‘一带一路’提出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应对全球困局的中国方案,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新贡献。“要看到‘中国版全球化’与以往全球化的不同。”王义桅说,“一带一路”着眼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引导投资实体经济,与过去全球化的金融自由化、泡沫化不一样;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所有人都是受益的,不像过去只是少数国家受益的;“一带一路”是陆海联通的,内陆国家也可以获益的,以往的全球化,沿海地区的产业链布局发达,内陆地区长期落后。“现在能够把小国联通在一起,建立大市场,尤其把内陆和海洋连在一起,实现陆海联通。”
“此外,以往的全球化以西方为中心的,资本的全球分工体系造成很多中心和边缘的分工体系,是不平等的。而中国参与和倡导的全球化,推动国际贸易、投资规则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王义桅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如果我们把古代丝绸之路称之为全球化1.0时代,近代西方开创的全球化称之为全球化2.0时代,那么,“一带一路”倡议则开创了全球化3.0时代。
“捍卫经济全球化,中国表现出了扛大旗者的姿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副行长、首席财务官莱斯利·马斯多普说,中国政府已经做好准备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方面扮演“领头羊”角色。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肯特·凯尔德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欧洲中部的国家同东欧国家包括波兰、塞尔维亚以及欧洲中部的国家包括德国等都建立了更强的联系,“因此,中国对全球的影响力从长期来说更加深远。”
“一带一路”朋友圈的吸引力
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与灵活多样的自由贸易政策安排相结合,无疑具有务实和可操作的巨大吸引力。
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3年多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
实际上,3年多的时间里,“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已经硕果累累。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课题组的研究显示,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以产能合作和服务贸易为重点,以建立多层次、多种形式的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目标,这既是“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也是“一带一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大任务。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在“一带一路”共建合作当中,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出口总额为6.3万亿元人民币,增长0.6%。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为1260亿美元,增长36%。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5%。我国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设了56个经贸合作区,涉及多个领域,累计投资超过185亿美元,为东道国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执行秘书沙姆沙德·阿赫塔尔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一个双边倡议,也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框架。这个倡议降低了贸易壁垒、减少了贸易成本。联合国亚太经济和社会理事会最新研究成果表明,30%的关税下降就能促进中国1.8%的经济增长,同时,相关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也会增加5.3%~16.9%。所以说,“一带一路”倡议将会得到互利双赢的结果。
哈萨克斯坦最大矿业公司欧亚资源集团CEO索伯特卡表示,“一带一路”改变了全球发展格局,“没有中国的融资,我们无法建造我们正在建设的这种规模的工厂,而中国也不能获得这些战略原材料。”
“所以我认为,‘一带一路’是一种共赢的思路,中国企业获得商业机会,创造就业,对巴基斯坦来说也是如此。实际上这些项目可以产生连锁反应,工作机会带来繁荣,繁荣带来幸福感,而幸福感可以进一步加深中巴之间的友谊。” 肖卡特·阿齐兹说。
葡萄牙经济部长曼努埃尔·卡布拉尔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国为促进开放提出的“非常好的倡议”,将为世界各国加强联系搭建桥梁。葡萄牙希望发挥其作为“欧洲门户”的区位优势,与中国企业加强投资合作。葡萄牙欢迎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来的一项全球化的互联互通的解决方案,正如习主席在达沃斯所说,它带来了发展的机会。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倡议,希望能够继续进行贸易投资开放,对所有国家进行开放。”卡布拉尔说。
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越来越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举措正在落实。在本届博鳌亚洲论坛“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会”上,海南省省长刘赐贵代表海南省与菲律宾巴拉望省签署结好意向书。海南省海口市和缅甸仰光市现场签署结好协议。会后,与会各省市代表签署《2017年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共同声明》。
“海南与东盟各国旅游业各具特色,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旅游业合作发展的空间和潜力很大。希望在中国—东盟省市长对话会、澜湄合作等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海南与东盟各省市在政策交流、共同营销、信息共享、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充分整合各地旅游资源,共同规划、开发海南旅游,共同打造‘泛南海旅游经济圈’。”刘赐贵说。
一位长期接触东盟地区的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东盟政商界很多人都使用微信,“因为‘一带一路’,他们与中国人的交际越来越多,为了洽谈方便,他们都在熟悉中国人熟悉的社交软件”。
在新加坡贸工部高级政务部长SIM Ann看来,“一带一路”会进一步促进互联互通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新加坡政府和公共部门非常欢迎“一带一路”战略,希望促成两国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项目;新加坡企业也同样欢迎“一带一路”战略,并且希望在此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他介绍,新加坡政府大力支持“一带一路”战略,并在航空、物流、信息通信技术和金融四大领域进行投入,以实现互联互通。
韩国仁川市市长刘正福接受采访时表示,不少韩国人了解并且关心“一带一路”战略,包括仁川在内的韩国地方政府也在探讨“一带一路”是否能让中国与韩国、朝鲜、日本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并且正在研究具体的参与方案。
“一带一路”给企业带来双向机遇
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
渣打银行集团董事长韦浩思认为,在逆全球化现象出现的时刻,“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说是对全球化最大的支持。他表示,这样的战略计划要想取得成功,需要把各个参与方团结起来,包括政府、跨国公司、私营部门和其他参与者。
“‘一带一路’倡议给全球化提供更强劲动力,并推动全球化朝向开放、均衡、包容、普惠方向发展。‘一带一路’战略下振兴的也是实体经济。”王义桅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横跨食品与铜冶炼领域的集团领军人,新凤祥集团总裁刘志光感受深刻,“食品行业让我们知敬畏,有色金属行业让我们懂包容”。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中国企业正在积极“走出去”、严抓质量实现“走进去”、坚持自主研发真正“走上去”。近年来,新凤祥也在瞄准全球化趋势,推动公司由单一的出口型业务向跨行业、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转型。现在,新凤祥集团业务已经遍布五大洲36个国家和地区。
毫无疑问,这条互联互通的发展之路也给各国企业带来了实惠和红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也开始更深层次地介入亚洲乃至国际经济的发展,为全球提供充满中国智慧的解决方案。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惠者之一,但中国不会停留于受惠或搭便车,而是将作为建设者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春华资本集团主席胡祖六表示。
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杜兰说,亚洲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断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中国目前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技术及产业创新都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最显著特征。它必将重构人类的生活方式,企业的运营方式,最终影响人类和文明的精神生活和终极形态,这是真正前所未有的大革命。”海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嵩表示,目前,海致已经为2000多家企业提供了大数据咨询、大数据平台搭建、数据清洗与整合、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数据分析等服务。
敦煌网CEO王树彤接受采访时表示,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在电子商务领域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目前,中国正向土耳其等国提供跨境电商的业务能力培训,使当地中小企业者获得电商专业知识和技能。“我们愿意把这些成功经验和模式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让他们站在中国的肩膀上,实现更好发展。”
“我们曾经做过预测,到2030年时中国将成为一个进口大国,并且将构建起自身的全球价值链网络,中国将把产业对外转移与 ‘一带一路’倡议结合,通过加大对外投资,逐渐形成以中国为主导的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生产网络和全球价值链体系。”世界贸易组织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库普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