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网  >  家居 > 正文

这栋高6.9米的建筑只有天花板和地板,但是它很多楼层

什么是孤独?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独居,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迫独居,这些形单影只的人们身上似乎就能很好地诠释孤独的定义。

有数据显示,日本每年御宅族的数量还在逐渐地增加中。在我们的印象中在这个宅文化的发源地里,大家需要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有距离,这之间的冷漠使他们看起来,很孤独。

但当hh看多了日本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后,发现他们正在努力地打破日本这种孤独现状。

在中国很出名的日本设计师青山周平,他有一个设计作品是400盒子共享社区项目,其概念就是打造胡同式的共享生活。“如果可以改变生活理念,我们的房子可以越来越小,但生活会越来越‘大’。”青山周平说。

今天要介绍的是一栋高6.9米,总面积达94.4平方米的建筑。在这栋建筑里,设计师同样舍弃私人空间,他拆掉房子里面的所有隔阂,为业主营造一个只有很多共同生活空间的三口之“家”。

这栋建筑的改造由日本TATO建筑事务所设计

创始人岛田阳

可能国内的人们对这个名字还有些陌生。有些印象的人大概也是因为在2016年,岛田阳和原研哉、张永和等中日13位国际级建筑师/建筑事务所共同撰写的《理想家:2025》,一齐在书里进行对未来“家”的思考和探讨。

概念效果图

从效果图看到,这个家没有楼层与墙壁的隔阂,从高度上去拓展人的生活平台,是一个开放式的生活空间。而会有这样的不合常规的设计,是因为业主对岛田阳提出这样的设计要求:“我们希望我们家任何的一员无论待在家里哪个角落,都能感受到彼此的亲近。在这个家里,大家不需要有自己的私人房间,因为当我们回到自己空间的时候,会感受到孤独。”

岛田阳利用不同角度的板层平台进行分区,形成了各种特定专用的功能区。每个板层相对于下一个板层上高了70cm。

这个高度差由每个楼层小台阶连接到另一个小台阶。台阶由黑色的金属框架和原木台面构成。

从入口放置大衣和停放自行车的地方开始,板层一直沿着空间的两侧旋转向上衍生。最后汇集在中央的起居室,然后又再次分开延屋顶露台两侧攀升。

岛田阳说:“通过设计这样两组螺旋向上的组合,我们在屋子里创造了多条生活路径。使每个楼层平台都能发生变化,让房子适应主人的生活方式。”

由于这栋住宅在大阪的社区中,人员密度高,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它的四周还会有更多的高楼大厦建起来。所以岛田阳假定唯一有良好采光的户外区域是屋顶,一个有着平屋顶和三角露台的矩形的体量被嵌入屋顶。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要吐槽了:

这样没有隐私的地方换衣服要怎么办?

这么多悬殊的层高差,万一踩空了怎么办?

《庄子》里有一句话: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安藤忠雄的第一个混凝土建筑【住吉的长屋】,因为不能遮风避雨,一直被人吐槽至今。可是他的客户在里面住到现在40多年了,也没有对安藤忠雄抱怨过什么。

hh觉得,每个人对自己住的地方,都有别人看起来不合常规的脑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