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到2016年,南航林志邦等八名离退休教职工去世后,在自愿捐献遗体的同时,还捐献了16片眼角膜,帮助15位盲人重见了光明。8位老人生前有个统一的称谓——南航“志友”。他们响应南京志友在1996年成立之初提出的“三不两献一育”号召,“死后不开追悼会、不接受花圈挽联、不用骨灰盒建墓土葬;捐遗体供解剖、献器官供移植;骨灰用于植树育林”。如今,南航“志友”从最初的5个人发展到93名在册,已有20人捐献了遗体。南航也成为南京市“志友”规模最大的企事业单位。
通讯员 王伟 马韵斐 孙晓晗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甜子
所起:
一封遗嘱 一拍即合
南航“志友”发起人、现已年过八旬的黄飏、朱文新夫妇介绍,南航“志友”的成立缘自60年前的一封遗嘱。
黄飏老师年轻时生过一场大病,医生诊断为肺结核,可经过治疗后他仍是吐血不止。后经医院复诊,发现黄老师所患并非肺结核,病因不详。“若是查出了病因,对症下药,兴许还能治好。可当时连是什么病都诊不出,医生也束手无策。”那时,年仅二十多岁的黄飏自觉时日不多,便立下遗嘱:死后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既然查不出病因,那就把我的遗体给医院,让他们好好研究我这到底是个什么病。”幸运的是,他最终战胜了病魔活了下来。
后来,黄飏与朱文新结婚,也从未对夫人说起过此事。直到有一天,朱文新在收拾东西时在箱底找到了当年的遗嘱,才了解了这一段故事,大为感触。二人一拍即合,与另外几位南航退休教师共同建立了南航志友。
所感:
放松心态 笑对苦难
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少志友已经步入七八十岁,甚至九十多岁的高龄,但志友们的内心却变得更丰富,有情趣了。
“加入‘志友’后,人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心态放松了,日子也过得更潇洒了,也给孩子们减轻了压力”,黄飏夫妇退休后爱上了摄影,经常参加省、市老年摄影学会和摄影作品展览。
梁宝瑛志友今年94岁,是南京的抗癌明星。他1999年参加“志友”时,爱人去世,自己刚从肠癌二次手术后重生。而此时,他还要照顾高位截瘫的女儿和嗷嗷待哺的外孙女。当时苦难集于一身,但他乐观豁达毅然担起了卫桥南航志友小组长至今。
今年92岁的罗学戎志友,在家庭变故和健康恶化的打击下,曾一度卧床不起。她坚持从起身开始,从床边站立,到室内移步,扶着栏杆下楼,拄着拐棍参加南航西苑治安巡逻5年。90岁高龄时,她出版了题为“晚晴”的书画诗歌集。
所致:
感化家人 感动社会
“志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子女的反对。面对这一点,“志友”罗学戎的话讲到了很多人心里去:“人死后,一切排场都是空的,是浪费,真的孝应当在生前。”这句话让很多子女释怀。近年来,罗学戎的两个女儿记住了母亲在参加遗体捐献前的教导,她们冬天陪妈妈去广西北海御寒,夏天去哈尔滨避暑,罗学戎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南航离退休处党工委书记张环介绍,除了众多个人“志友”外,南航还有一些夫妻“伉俪志友”,更有在“志友”精神的感染下,一家三口都入了“志友”。“因为工作关系,我个人有幸认识了很多南航‘志友’。无论是从工作角度,还是从我个人角度,对他们这种大爱无疆的思想境界和无私奉献的凛然行为由衷而生敬佩之情。”张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