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网  >  地方 > 正文

五大行动、四大机制,厦门发布爱心动员令!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 记者 卫琳)在厦门,每6个人就有一位志愿者,做志愿服务是很多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志愿红”是贯穿厦门四季的最美色彩。

爱心是厦门最美的底色!是值得我们守护、传承的城市品质!从人人争做志愿者重建“莫兰蒂”台风中损毁的家园,到全城接力捐款帮助患上罕见戈谢病的小萱宝,年复一年,爱心故事不断在厦门书写。

今天上午,厦门召开“爱心厦门”建设动员大会,发布《关于“爱心厦门”建设工作纲要》,将这项工作提升到新时代新高度加以部署。

《纲要》提出,厦门将实施五大行动,巩固并深化四大机制,以进一步塑造、丰富和提升文明友爱、向善向上的城市内在精神和人文温度,建设温馨和谐的“爱心厦门”。这些工作和努力都指向一个方向,那就是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让爱心在厦门这座城市上空恒久激荡。下面,我们看下《纲要》的具体内容。

五大行动

1、“爱心助残”行动

通过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强化残疾人兜底保障,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康复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良好环境,推动全市残疾人都得到关爱。

2、“爱心敬老”行动

通过结对关爱,推进康养医养服务,开展适老化改造等举措,突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在全社会营造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的社会环境。

3、“爱心济困”行动

聚焦低保、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因病致贫家庭和计生困难、失独家庭,完善低保、医保、医疗救助、送温暖、就业等相关扶持和保障措施。

4、“爱心扶幼”行动

从爱心帮扶、成长环境净化、心灵关爱等方面,加大实施系列关爱工程,促进困难家庭儿童、孤儿等健康成长。

5、关爱特殊岗位工人行动

聚焦城市道路环卫工人、公路养路工人(清扫保洁工人)特殊岗位职工,开展防暑降温关爱,改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营造全社会尊重特殊工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氛围。

四大机制

1、“开展爱心结对”机制

摸清全市残、老、困、幼和环卫工人等群体情况,实施结对帮扶,确保困难群体人人有人管、家家有人帮。

2、“倡导爱心捐献”机制

培育发展不同类型的慈善组织和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组织,鼓励引导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民营、台资企业,宗教界等在内的社会各界开展慈善捐献活动。

3、“优化爱心志愿服务”机制

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建设,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鼓励引导全市志愿者积极参与助老扶幼、助学帮困、助医助残等12个重点领域志愿服务活动。

4、“营造爱心文化”机制

挖掘陈嘉庚、林巧稚、陈清洲等大爱事迹,加强爱心精神培育,推广爱心口号,使用爱心标识,建设一批“爱心街”“爱心屋”等,让“爱心”元素充满厦门城市。

为“爱心厦门”建设保驾护航,厦门新成立了“爱心厦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全面推动“爱心厦门”建设的落地见效。

“爱心厦门”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爱心办”)设在市委文明办,实行集中办公、常态运行,将负责督促落实领导小组作出的决策部署,开展“爱心厦门”有关问题调研和政策研究,检查指导全市各区各单位实施“爱心行动”工作,培育典型,总结经验,协调推进“爱心厦门”战略实施。

爱心办负责人表示,“爱心厦门”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厦门高质量发展提供精神力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将拿出“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干劲,迅速抓好落实,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到位。

接下来爱心办将从三方面推进工作,一要抓宣传,造声势,运用报纸、电视、新媒体等手段,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加强宣传,在全市党员干部群众间形成“人人献爱心”的广泛共识和浓厚氛围;二要抓典型,树榜样,将“爱心厦门”建设与全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新乡贤推选等活动结合起来,用群众身边的凡人善举去感染人、影响人,激发社会上下共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三要抓机制,促常态,及时将开展较好的制度机制固化下来,让爱心能够长流水,不断线。

“爱心厦门”建设不能只是一阵风,我们将形成常态、长效工作机制,使爱心成为厦门的“新鲜空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老百姓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据悉,今后爱心办将定期到各专项组、各区了解情况,开展相关问题的调研并形成情况报告。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报和布置阶段性工作;每两个月向领导小组组长及副组长报告工作进展,跟踪督办好“爱心厦门”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

其实,不止厦门市政府在行动,作为一个普通的市民,我们也可以参与其中,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是广大市民奉献爱心最直接的方式。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爱心厦门”建设工作纲要》,我市将启动“优化爱心志愿服务”工作,从打造品牌、阵地建设、搭建平台、完善体系等方面,加大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建设力度,让志愿服务成为汇聚全城磅礴爱心、传递文明力量的桥梁。具体行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打造一批品牌

培育打造一批品牌项目、优秀团队和先进人物,发挥示范效应,引领提升爱心志愿服务工作水平。

在助老扶幼、助学帮困、助医助残、应急救灾、生态环保、平安建设、文艺惠民、文明劝导、文明旅游、移风易俗等重点领域集中开展爱心主题实践活动。

每年选树1-2批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让市民群众跟着学、照着做,形成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应。

开展就业服务“春风行动”、春运便民“暖冬行动”、娘家人“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送法律、送健康、送知识”志愿服务活动等“爱暖厦门”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宣传普及爱心志愿理念,引导义工队伍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在帮扶弱势群体、倡导公共文明、垃圾分类引导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建设一批阵地

在志愿服务站点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加挂统一的爱心标识,组织、引导全市各级文明单位、志愿服务组织以此为平台,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把社区作为奉献爱心的主阵地,成为党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深入推进“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把困难群众作为服务重点,通过“综合包户”“结对子”等方式开展日常献爱心活动

3、建好一批平台

推动学校、医院、文化行业等单位,立足本单位主业及专长成立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志愿服务。

统一使用“志愿厦门”系统(http://xm.fjvs.org/)作为厦门志愿者登记注册平台,对项目实施过程、参与人数、服务情况等内容进行“无纸化”管理,实现志愿者、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的精准无缝对接。

4、完善一套体系

建立健全登记注册、服务记录、关系接转、培训提升、褒奖激励、保险保障等六项运行机制,实现有志愿服务时间记录的志愿者人数占注册志愿者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力争在2021年12月前推动《厦门经济特区志愿服务条例》立法,从法律层面保障激励市民群众参与奉献爱心。

做好星级志愿者的推荐与评定,让志愿者奉献爱心得到肯定。

强化爱心服务保障,持续为全市注册志愿者购买基本的人身意外险,明确对参与重大活动重要会议的志愿者给予必要的交通、食宿等补贴。

市委文明办将志愿服务工作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同部署、同谋划,形成了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建设的工作特色。

市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高,目前全市已有71.48万名注册志愿者4234个志愿服务团体,他们奉献爱心,书写着厦门这座城中说不完的爱心故事。

比如全国“最美志愿者”赵亚娟,从一个人一把剪刀开始,坚持为老人义剪十余年,哪里的老人有需要,她夹着工具包就上哪儿去。

赵亚娟正在为老人剪头发。

比如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前埔南社区里,志愿者们开展实施了“阳光普照特殊家庭”项目,帮助许多失独家庭的老人走出伤痛困境。

前埔南社区的志愿活动。

比如每年春运期间,来自各单位的青年志愿者都守候在交通枢纽,为返乡旅客提供帮助。

志愿者们温暖着春运旅客的回家路。

厦门有入选全国“四个100”和全省“四个最美”志愿服务先进典型45个,在榜样的引领下,各类扶贫、扶老、助残、助学等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

开展活动离不开阵地支持,近年来市委文明办还推动建成公共场所志愿服务驿站117个,站点布局从交通枢纽延伸到景区、从城市发展到乡村,尤其是建成社区志愿服务站264个,使志愿服务来到群众身边,关爱帮扶无处不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