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开平碉楼。
曾铠钢摄(新华网发)
“一座碉楼一卷史”,侨乡传统建筑凝聚着华侨华人勇闯海外的魄力和回报桑梓的乡情。如今,侨乡的老村落与旧楼台,在记叙华侨华人曾经奋斗历史的同时,也在新时代展现出无限的新活力。
近日,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暨粤港澳青年文化创意发展大会在广东省江门市举行,来自全球8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华侨华人与港澳同胞共赴盛会。投资额超过600亿元的文旅项目在大会期间签约。这些项目将推动“第一侨乡”依托自身传统建筑资源,打开华侨华人交流新思路,赋予文化遗产新生命。
古旧楼台遇上创意传承
“家乡那座矗立百年的碉楼,它守候苦难、守候严寒、守候风雨,也守候希望。它是我的先辈种在这里的一个梦,从未动摇。”大会开幕式上,一首诗朗诵《梦萦碉楼》唤起在场许多人对江门碉楼的共同记忆。
以开平自力村碉楼群为代表的传统建筑,是江门与全球107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万名五邑籍海外乡亲、港澳台同胞的纽带。
作为大会的系列活动之一,“月是故乡明——2019华侨书信朗诵会”日前在自力村碉楼群举行。近百名华侨华人代表与江港澳青少年学生齐聚碉楼,在月光下,朗读了12封江门五邑籍华侨的侨批家书,回望海外游子的桑梓情怀。
如今,碉楼不仅是“侨二代”寻根的符号,还正凭借多种“跨界”创意,展现新的生命力。
2019年“三八”妇女节期间,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迎来一年一度的“旗袍季”。景区摇身一变,成为民国时期的广东市集,老式照相馆、洋装裁缝店、怀旧黄包车……女性游客身着旗袍穿梭其间,全方位体验侨乡历史。
3月的“油菜花节”期间,来自香港、澳门、开平三地的青年代表还在自力村举行“快闪”活动,以小提琴与开平高胡的合奏,重现属于侨乡的浓浓乡音。活动还邀请粤剧演员登上碉楼中的代表建筑——铭石楼,在“燕子窝”圆台上,唱起经典粤曲《荔枝颂》。东西方乐曲在中西合璧的碉楼群中久久回荡。
2018年,开平市还曾开发“开平碉楼趣寻宝”平台,以数字化技术留存开平碉楼的文物信息。这一平台以寻宝游戏的方式让参与者通过移动设备在碉楼群寻找“宝藏”,令人耳目一新。
传统建筑触发侨乡记忆
碉楼数座,田连阡陌。
江门五邑侨乡现存有碉楼1800多座。这一形制独特的多层塔楼式乡土建筑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鼎盛时多达3000座。2007年,“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四组建筑群成为侨乡江门的文化地标。
“碉楼背后是人的文化。”五邑大学教授张国雄向本报介绍,当年,华侨华人不仅提供资金,还将海外的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技术和建材带回家乡,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建造出风格独一无二的开平碉楼。“开平碉楼既代表与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也是华侨华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暨建筑系副教授谭金花从小就在开平长大。绿树掩映中的碉楼以及和玩伴穿梭其间的乐趣,是她儿时的记忆。据她研究,碉楼的框架出自港澳的工程队,碉楼的钢筋来自进口的材料,碉楼的色彩源自异域的颜料……一座碉楼,就是侨文化的一个生动缩影。
“侨乡建筑代表了侨乡精神。”谭金花指出,当年,侨乡的稳定与发展让海外华侨华人看到回乡投资的希望,“叶落归根”与“光宗耀祖”的传统思想也更加坚定开平侨胞回乡兴建土木的决心。无论是碉楼还是侨乡,中西合璧的气韵都贯穿其间。“侨乡人‘开眼看世界’,他们更能够看到本土文化的价值,也拥有包容外来文化的心态。”
如今,新创意、新技术让碉楼等传统侨乡建筑拂去历史的尘烟,焕发新的生机。
侨乡故事迎来时代浪潮
历经百年风雨,如今,这些侨乡传统建筑应如何被保护?
张国雄指出,侨乡传统建筑的研究方兴未艾,研究领域已从建筑本身拓展到饮食、影视等立体、全方位的地域文化研究。当前,碉楼等侨乡传统建筑的保护以政府为主,并已开始引导社会力量的加入。这为今后引入海外华侨华人的保护力量打下基础。“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越来越多。随着中国的发展,海外华侨华人与祖(籍)国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如何把海外华侨华人的力量引入家乡传统建筑的保护中来,是今天需要考虑的问题。”
谭金花认为,面向公众的遗产价值教育,是当前侨乡传统建筑最需要的传承形式。同时,不仅要保护侨乡传统建筑的本体与外部景观,还可以找寻屋主与其身在海外的后代,为旧有建筑注入活力,更加生动地展现侨乡建筑的精神与气韵。
令人欣喜的是,碉楼正走出侨乡,为更多人所知。11月,“华侨留给世界的礼物——五邑侨乡建筑图片展”在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拉开帷幕。会上展出碉楼群修复工作的系列照片,让海外参观者重温侨乡建筑的历史。
未来,侨乡传统建筑文化的挖掘与守护工作,还有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图景之中。日前,在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大会期间,还举行了“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与交流(2019江门)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提出,开平碉楼与村落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遗产,守护这一遗产,将有助于吸引广大华侨华人参与大湾区建设。
“江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建设方面重点发展的地区,是团结海外华侨华人的桥梁。”谭金花表示,越来越多海外华侨华人回乡参观碉楼等侨乡建筑,并深入侨乡侨村、体验农耕文化,这种寻根之旅,将为他们留住一份乡愁,也将让碉楼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