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委书记陈勇接受采访。(王汗冰 摄)
位于商河县玉皇庙镇的山东力诺特种玻璃公司已发展成为行业龙头。(王汗冰 摄)
商河地处济南最北端,与市区“一河之隔”。今年随着全市“拥河北跨”战略实施,济乐高速延长线明年6月将正式通车,商河融入济南一小时生活圈指日可待;济滨城际铁路确定通过商河……在瓶颈逐渐打通的同时,优质的生态环境“锦上添花”,不久前商河又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金字招牌收入囊中。如今商河正逐渐蜕变,好项目、大项目纷至沓来。
为做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努力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商河县委书记陈勇表示,商河在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现有企业转型升级三项重点工作之外,还将抓好用地规模、用地指标、规划引领、资金、发展环境、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交通“七个保障”,聚力实现稳增长。
打通交通瓶颈制约好项目“纷至沓来”
11月18日,商河喜事连连,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千佛山医院)合作共建的鲁北院区开工建设,商河老百姓离家门口就有三甲医院更近一步。同日,西部新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项目也破土动工,商河西部即将华丽蜕变。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鲁北院区位于商东路以东、弘德街以北,占地面积173.33亩,一期规划床位1000张,总投资9.5亿元。该项目按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成后将引入省千佛山医院先进医疗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迅速提高带动商河医疗管理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更深层次满足当地和周边县域百姓就医需求。西部新城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一期建设项目包含九条道路路网建设和长青河绿轴项目,计划总投资约8.8亿元。
除此之外,商河还建成80万平方米拎包入驻的工业标准厂房,生物医药园区和7个专业化园中园,截至目前12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94.6%。另外,由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省科学院、济南市政府三方共建的山东(国家)清洁能源产业合作区也确定落户商河。
传统产业深耕成龙头农业转型充满“科技范儿”
位于玉皇庙镇的山东力诺特种玻璃公司生产出来的产品,既有烤盘、保鲜盒,也有特种照明灯具。他们的高硼硅耐热玻璃器,已成为美的、格兰仕、美国OXO等著名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不仅如此,他们每年还在不断研发新产品,出口至世界多国,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康宁公司的关注,去年两家企业达成合作协议,将在济南生产更稳定、更安全、更高级别的药用玻璃。
泰富特钢悬架(济南)有限公司,更是在行业内“无人不知”,该公司是一家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主产的汽车钢板弹簧有400多个规格品种,主要销往中国重汽、北汽福田欧曼、山西大运汽车等。走进车间,机器人手臂串起一整条生产线。此前他们曾一年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新上了全自动轧机、淬火线等设备,效益明显提升。企业负责人说,他们定下一个“小目标”:明年要和“邻居”山东力诺特种玻璃公司双双突破10亿元大关。
不仅传统工业企业焕发勃勃生机,农业也被玩出了“花样”,在玉港农业现代产业园内的玻璃温室大棚内,万株西红柿秧苗正在奋力攀爬,在这里它们不仅见识到园区从今年5月破土动工,9月就投入使用的建设速度,也享受了国内外先进的农业4.0模式。在温室大棚内几乎看不到工作人员的身影,相邻的生物发电厂提供热源,分布在温室内的8个无线节点监测西红柿生长的全维度数据,实现数字化全自动管理。在工作人员的手机上,即可看到8个节点的近十项数据,空气温湿度、有效光合、二氧化碳、土壤和叶面情况……西红柿们稍有“不适”,系统自动作出反应,即使种植户在外出差,也能熟知自己家作物的生长情况。
发展要素加快积聚全力打赢四季度攻坚战
区域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今年商河把“双招双引”列为一号工程,继4月份推出“人才新政16条”后,近日商河再发“人才回乡帖”。连日来,县委组织部报名电话格外忙碌,很多在外工作的商河人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表,除了想离亲人更近,更多人是看好家乡未来发展,想回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在陈勇看来,当前商河各类发展要素加快积聚,正迎来发展的重要机遇。陈勇表示,为做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商河除持续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现有企业转型升级三项重点工作,还将突出抓好用地规模、用地指标、规划引领、资金、发展环境、高素质人才和劳动力、交通“七个保障”,聚力实现稳增长。科学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全力挖潜用地指标,优先保障重大工业项目、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等建设;实施“工业强县”,制定全县产业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通过争取发行债券、政策性贷款、包装PPP项目等继续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进一步深化“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做好“遍访民企”工作,推动政策落实;通过“双招双引”、重点项目引进人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进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全力推进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速互联互通。
“商河将牢牢把握省会强势崛起的机遇期,坚持高质量快速度发展要求,全力拉升增幅、壮大总量,奋力开创现代化强县建设新局面,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应有贡献。”陈勇说。(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