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网  >  地方 > 正文

“敦煌西湖”300年后重现 生态修复事在人为

生态修复,事在人为,但“为”的方向应该是与自然和谐相处。

波光粼粼、芦苇荡漾,野鸭成群,水鸟翱翔……这里不是江南,而是敦煌。这两天,“敦煌西湖”300年后重现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据央视新闻报道,干涸消失近300年后,我国最长倒流河疏勒河的终端湖——哈拉奇重现,形成5平方公里左右的湖面,沿河芦苇、红柳等植被恢复生长,十几种野生动物来此栖息。

从古至今,一池清波都是沙漠里最珍贵的礼物。据了解,哈拉奇曾经水草丰茂,湖波荡漾。这里曾经的湿地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以上,水域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但是随着环境的变迁,疏勒河节节退缩、断流,尾闾地区也永久干涸,被东进的库姆塔格沙漠包围。

如今,干涸300年的湖泊重现,实在令人惊喜。这条消息中有两点值得一提:一是这里处于自然保护区,二是沿河芦苇、红柳植被恢复生长。

敦煌西湖保护区2003年升级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在保护、修复一定时期后,生态环境重现往日风采……哈拉奇的案例提示我们,大自然具有很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只要我们视它们为朋友并加以保护,重建生态系统并非不可完成的任务。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曾在内蒙古做过试验,一年不去人为干扰,荒草就能长到半人高,有了草,有了灌木,原来周边干了的几个小湖竟然都有了水。只不过,比起草原,沙漠的生态系统更为脆弱,尤其是水源恢复特别困难,以疏勒河为例,年平均降水量不足70毫米,蒸发量达3000毫米以上。“供不应求”也导致了下游长期干涸。

返回顶部